平时有些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设计,用起来却一言难尽~
我家有一台SONY电视,是我重金购买的大法高端型号,可是现在它平均每月只使用2小时。原因一方面是现在没啥好看的节目,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台电视只有我会操作。实话说,我也只会使用它不到十分之一的功能??醋拍歉鏊淙皇指性?,用料考究但是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??仄?,我的脑仁传来一阵微痛。
??仄魇悄衬甑娜让呕疤?,那一年小米推出了小米电视,只有一个超大按钮和两个小按钮的形式引发了激烈的讨论?;疤獾闹饕较蚴潜硌镄∶椎?,我记得那年我们邀请另一个大厂的电视产品设计总监来分享,还被观众问为什么你们的??仄髂敲炊喟磁?,不能像小米一样简洁。
这个问题很刁钻,也很让设计师尴尬,当时这位总监是直接忽略了这个提问。但是过度设计的问题,其实并不罕见,也无法忽略。
必须结合标签贴纸才会使用的咖啡机、标注了功能仍然一头雾水的微波炉、微妙深奥的创意男女厕所标识、绝对无法阅读的装饰性英文段落...每一个都曾经让我们怀疑过人生。
我们今天就来盘一盘这些过度的设计,它们是从哪里来?又可以怎么去引导改进?以及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发?
过度设计其实并不是做了太多设计,反而是一种设计不足,就正如营养过剩是一种营养不良。我们拿营养过剩的产生过程来类比,就可以发现过度设计产生的原因:
第一:贪
这源于我们的贪婪本能,总是想在一个产品里集成尽可能多的功能,总想一口吃个胖子;
第二:懒
面对五花八门的需求,天马行空的设定,看起来完全无法整理,不如就一股脑地都给出来;
第三:犟
这点是指设计师的偏执,遇上我们偏爱的风格、喜欢的元素,经?;岵还懿还说赜迷诜桨咐?,就像碰上了对口味美食的食客。
总结三点,会造成过度设计的核心原因是自信心不够,在没有洞察的情况下就展开设计,所以就企图用数量来弥补质量。冷静地反思,我自己现在就正笼罩在这层恐惧之下。大家可以感觉到我们设计几何的选题正在变得杂乱无序,我也越来越多使用“我觉得”这个虚弱的词语。这其实就是贪懒犟的一种外化。
因为观察到了自己也身在其中,所以接下来的解决方案部分肯定不能一味批评了,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,我找到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思考角度。那就是“度”,程度的度。因为过度言下之意就是超过了度,我们只要能设法把度定义清楚,按照度的范围,不是就不会过度了么?
说干就干,我查到了“度”的意思,那就是尺度、程度,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,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性质的数量界限。在这个界限内,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性质,但超过这个界限,就要引起质变。简单地说,就是事情还没变质,但即将变质的那个界限。